联系我们
地址:济南市高新区汉峪金谷A1-5
电话:0531-82357676
13325100581/ 18905312576
传真:
邮编:250100
网址:http://www.jngree.net
行业动态
奖励“犯错”,尊重“失败”的企业
作者: 时间:2015-02-02 点击次数:798次
创新是挑战未知,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然而,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为成功者叫好易,为失败者鼓掌难的实际情况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。
有句话说,“在创新的过程中,最具杀伤力的因素不是失败,而是环境对于失败者的苛责。”由此可见,对于敢于创新的行为除了鼓励和支持外,对其失败的尊重与宽容显得尤为可贵。
面对失败,格力的态度:“企业鼓励创新,允许犯错,只要是你为创新而犯的错,我们不仅不会惩罚,反而会奖励。”
很明显,格力对于技术研发方面的失败的宽容为前方科研人员拿下了“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”的紧箍,更能够有效地保护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,增强科研人员攀登技术高峰的信心。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过程中,这种对失败的态度其实正是顺乎科技创新规律的高招,凸显了企业的管理智慧。
我们知道,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传奇,就是因为那里的失败者不但不会遭到歧视,反而常常得到善待。只有真正的宽容失败者、尊重失败者,才可以让失败的成本转化为成功的资本。而从长远看,宽容失败,还可以激励后来者,使后来者少走弯路。
在制冷工业的尖端技术研发上,三五次的失败,几百万元打水漂是经常有的事。“几千万的失败都有。”董明珠说,“管理上不允许犯错误,研发上允许尝试。哪个人都不是神仙,研发上只要有想法,我们的投入不设上限。研发队伍敢要我就敢给。”
格力新推出的隐形中央空调就是反复试验,后来终于实现从“看起来丑死了”到“成功挑战完美身材”的转变,而在这个过程中,类似一套价值300多万的模具直接被报废的事例还有不少。
事实证明,格力这种做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。失败再创作的案例在格力比比皆是,2012年获得国际领先认证的“格力双级变频压缩技术”,就是历经4年,在无数个失败中最终成功的,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。
目前,格力在行业里,牢牢掌握着尖端、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和话语权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归根于格力有效地营造了自我超越和“全员创新”的企业文化。这种文化其实已经包含了对企业创新中失败行为的尊重与宽容,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子:没有它,企业科研人员思想包袱沉重,自我超越和“全员创新”难以形成。
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:“正确的结果,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,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,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。”因此,创新需要有包容的制度、文化和环境作保障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行业传奇企业格力的做法体现出了极高的管理智慧,这种管理智慧激发了科研人员干事业的热情与信心,营造了人人想创新、人人敢创新、人人能创新的良好局面。由此可见,格力能够创造出“日均8项国家专利”的纪录,本质上也是管理方法和理念上的成功。
当然,宽容失败并非意味着没有原则,格力也不是鼓励随随便便失败。实际上,格力的每一项科研攻关项目都是经过认真论证,认为“靠谱”之后才全力以赴。格力在实践中坚持“公平公正、公开透明、公私分明”的12字管理方针,“把遇到的问题公开,让大家评论,让大家拿意见,”用公开透明打造专业深度,这让格力拥有了实现正确战略决策的能力,并且激发了不断技术创新的活力。
当下,急功近利、缺乏战略眼光几乎成了中国制造企业的通病。不少企业稍微投入一些人财物力之后就急切地想要见效果、想要出成果,不愿意看到失败、不容许“试错”,这正是缺乏工业精神的体现,对于身处这种企业的一线科研人员、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是有很强的消极影响的。
最后,提到格力在支持创新方面的卓越之处,不少人都知道“不设上限,需要多少投多少”,其实,格力对于失败的尊重与宽容也同样值得业内外学习与关注。这或许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企业的内涵所在。
上一篇:何以爱格力